- A+
【智车派】在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由于历史悠久,被不少人奉为上宾,而自主品牌由于在技术积累上不如合资,也曾被许多国人看不起。而这一切在新能源时代可以说遭遇了两级反转。
由于国内车企在新能源方面的先发优势,以比亚迪、蔚来等为代表的国产新能源车企们可以说占据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大部分江山,而反观曾经受到追捧的合资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却渐渐失宠,就连BBA的新能源都被人们戏称为“杂牌车”。而近日,智车派有幸试驾到了大众新推出不久的纯电B级车——大众ID.7 VIZZION,来看看老牌车企究竟能在新能源方面整出什么“新花活”。
与其他国产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夸张的外观不同,大众ID.7 VIZZION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技术,为驾驶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驾驶体验。车辆沿用了大众ID.家族式的设计,比如贯穿式灯带以及IQ.Light智能矩阵大灯等,车尾部分,车辆同样使用贯穿式尾灯。ID.7 VIZZION的后备厢容积在同级别中最大,达到了521升,并采用掀背式设计,使得装载空间更为宽敞。充电接口的设计简单直观,清晰标识了直流和交流充电口,易于理解和操作。
从侧面看,车头和车尾的长度被精心缩短,以优化空间利用和降低风阻。车身和轴距的超长设计,不仅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也确保了车内空间的宽敞。车辆长宽高分别为4956mm×1862mm×1537mm,轴距为2965mm。在车内空间方面,ID.7 VIZZION的纵向垂直高度在同类纯电动轿车中表现卓越。无论是前排还是后排,它都提供了充足的头部空间,这在当前的纯电轿车中并不多见。
内饰方面,大众ID.7 VIZZION采用了一块15英寸的2k屏,并配备防蓝光镀层,可以减少蓝光对眼睛的伤害。车辆还标配了AR-HUD抬头显示,不过大众并没有一些车企那样取消液晶仪表,只不过其显示面积相比普通车型要小一些,车内的氛围灯以多种颜色呈现,不仅提升了内饰的豪华感,还通过颜色变化作为驾驶安全的提醒,将美观与实用性结合。车机系统功能丰富,虽然初次使用可能需要一定的学习时间,但语音控制功能的加入,大大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
动力方面,大众ID.7 VIZZION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两种版本供选择,其中单电机版车型的最大功率150kW,CLTC工况续航里程642km;而我们此次试驾的四驱版车型则多了一台80kW的前电机,电机最大功率提升至230kW,CLTC工况续航里程为570km。
再聊一聊车辆内部的细节,大众不愧是老牌车企,其在细节方面可以说花费了不少心思。车窗控制的设计巧妙,主驾驶侧仅需两个按钮即可控制所有车窗,空调系统的设计也颇具创新,当关闭时,出风口与车内装饰融为一体,开启后则能自动调节风向,无需手动干预。这一智能化设计提升了舒适性和便捷性。空调温度的调节可以通过中控屏幕的滑动操作完成,也可以通过屏幕下方的虚拟滑动条进行。此外,屏幕右侧的长按操作还可以选择其他多种空调模式,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
ID.7 VIZZION的换挡设计遵循大众汽车的传统,向上转为D挡和B挡,后者提供强化的动能回收功能。向下转则是倒车挡,而按下则设定为P挡,这些设计都是为了提供更直观、更便捷的驾驶体验。
天窗可变色调节功能的加入是一大好评,其允许驾驶者手动调节透明度,以获得不同的透光效果,从而可以避免夏天时烈日的暴晒。车内灯光的控制同样简单直观,可以通过虚拟按键进行操作,或者直接触摸灯光进行开关。车顶上的小扳手图标表示拖车模式,而SOS功能则设有保护盖,以防误触。
中控区的设计兼顾了简洁与实用,关闭盖板后呈现出极简风格,打开后下面是USB C口和无线充电板,以及两个水杯架,这些都可以根据需要转换为储物空间。中央扶手箱的上下双层设计,提供了灵活的存储选项。
在动态驾驶方面,ID.7 VIZZION的前后双电机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输出,转向稳健,驾驶感受类似于传统的德系车。即使在强动能回收模式下,车辆的制动也不会过于突兀,考虑到了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刹车踏板的行程较长,适应了急刹车的需求。
悬架系统的性能出色,即使车身较重,也没有牺牲舒适性。四周的双层玻璃有效隔音,急加速时也不会有电机的电流声,驾驶极限度高,乘坐体验极佳。在驾驶体验上可以说保持了大众一贯的水准。
驾驶辅助系统提供了良好的体验,能够自动识别道路限速标识并调整车速。变道辅助功能虽然不是自动变道,但在实线变道或后方有车辆时,会提醒驾驶者,确保变道的安全性。在安全的环境下,车辆会协助完成变道操作。车辆还配备有IPA自动泊车辅助功能,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自动泊车。
总的来看,大众ID.7 VIZZION可以说是一台十分循规蹈矩的传统品牌纯电轿车,它没有行事历上吹得天花乱坠的高阶辅助驾驶,也没有当前新能源车炸裂的动力参数,但是却延续了大众在燃油车时代的驾驶感受,在驾驶性和底盘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是一辆传统的新能源车型。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